樹種介紹
樹種名:大丁黃
樹種學名:Euonymus laxiflorus
樹種中名: 大丁黃(又名疏花衛矛、大疔黃、大汀黃、山杜仲)
樹種學名: Euonymus laxiflorus
科屬: 衛矛科(Celastraceae)衛矛屬(Euonymus)
一、天然分布
原產於越南、中國華南(包括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湖南等地)、香港、台灣及琉球等地。臺灣分布於低至中海拔(約 250~1,600 公尺),常見於山坡、山腰、林緣與路旁林中 。
二、型態特徵
樹型與高度: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達 3–4 公尺,有時可達 4 米;枝條纖細直立或斜伸,樹皮折斷處會出現絲狀纖維 zh.wikipedia.org+6hiking.biji.co+6plant.apaostudio.com+6。
莖:灰褐色至深褐色,四稜狀小枝常具絲狀纖維,條紋細緻 。
葉:對生單葉,長 5–15 公分、寬 2.5–6 公分,形狀從橢圓形到長卵形不等,葉尖銳或尾狀漸尖,葉緣具淺細鋸齒;葉面有光澤,背面淡綠,葉脈稍凹陷,撕裂時會拉出絲狀纖維 zh.wikipedia.org+2hiking.biji.co+2plant.apaostudio.com+2。
花:聚繖花序,腋生,花序上少數花朵,單性或兩性花,花萼及花瓣 4–5 裂,花色淡紅至黃白;雄蕊 4–5 枚,著生於花盤周圍 。
果實:倒錐形蒴果(或瘦果),紅色至深紅色,有 4–5 稜,每室有 1–2 粒種子;成熟果具鮮紅假種皮,具吸引動物傳播之功能 。
三、物候資訊
花期:3 月至 6 月,花序花色淡紅或黃白 。
果期:7 月至 12 月,果實由紅轉深紅色。
四、栽種環境
適應性強,喜歡氣候溫暖區域,常見於頂部或邊緣林地、不濕不乾的土壤,土壤排水良好、有一定的遮蔭。林緣與濕潤開闊地均可生長穩定 。
五、景觀用途
適合擺放於庭園、道路旁或自然風情綠帶中,營造自然林地氣息。果期顯著,常吸引鳥類造訪。無特定種植株距,建議視樹型安排約 1–2 公尺間距進行群植或綠籬配置。
六、其他用途
藥用:根部傳統用於消腫,台灣賽德克族與布農族等用其根皮製弓與民間療法 。
工藝用途:纖維性強的莖與枝條可作為繩索或編織材料,利用自然絲狀組織。
生態價值:果實成熟艷紅具有觀賞性,吸引鳥類與昆蟲,有助於自然傳播與生態鏈維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