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要內容區

長葉苧麻

葉背
雄花序
成熟果
雌花
幼果
果實與植物型態
雄花

樹種介紹

樹種名:長葉苧麻
樹種學名:Boehmeria wattersii (Hance) B.L.Shih & Y.P.Yang
樹種中名: 長葉苧麻
樹種學名: Boehmeria wattersii (Hance) B.L.Shih & Y.P.Yang
科屬: 蕁麻科(Urticaceae)苧麻屬(Boehmeria)
一、天然分布
原產於中國南部、日本、菲律賓、印尼與臺灣。臺灣分布廣泛,自低海拔至中海拔(約 100~1,200 公尺)地區皆有記錄,常見於開闊濕地、林緣或道路兩側。
二、型態特徵
多年生亞灌木或灌木,植株高 1.5~2 公尺,枝條灰褐色,細長斜伸或平展,無毛或略被柔毛。
葉多為對生,部分先端葉螺旋狀排列,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或尾狀,基部圓形或淺心形,葉緣具鈍至細鋸齒,紙質或膜質,葉面散生粗毛,背面無毛或略被柔毛。葉柄長 2~4 公分,平滑或微毛。托葉線狀披針形。
花小形,單性,雌雄同株。雄花腋生,叢生,花被 5 裂,雄蕊 5 枚,花絲短;雌花頂生圓錐狀穗序,花被長筒狀包子房,密被毛茸,子房卵形,花柱細長具毛茸,先端捲曲。
果實為橢圓狀瘦果,扁平,外包宿存花被形成翅狀,密披毛茸,頂端常有殘存花柱。
三、物候資訊
花期為 3 月至 5 月。
四、栽種環境
喜溫暖、濕潤與半蔭環境,耐陰性良好,常見於森林邊緣、濕地或水邊。適合作為水土保持植物,於濕潤地段穩定地表、防止水土流失,並有一定自然復育潛力。
五、景觀用途
可應用於低中海拔濕地或林緣的穩土綠化,也可納入自然景觀區的植群復原或生態植栽。因枝條柔細具美感,亦可作半觀賞型灌木搭配其他濕地植物配置。
六、其他用途
水土保持:耐陰濕,適合濕地、山坡地等區域植栽,有助穩定邊坡與涵養水分。
藥用:
根:甘、寒,有和血、通經、解毒、利尿之效;常用於治療小兒滯食、消化不良、胎動、肝病與月經不調。
葉:嫩葉可治腫毒、瘰癧,小兒積食等。
纖維利用:莖皮富含韌皮纖維,可用以製作繩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