樹種介紹
樹種名:大葉越橘
樹種學名:Vaccinium wrightii var. wrightii
一、天然分布 🌱
原產於台灣(尤見北部與東部山區)、琉球群島與中國華南地區。台灣常見於中至高海拔山區,尤其在步道旁及林緣等地 。
二、型態特徵
植株型態與高度
常綠灌木至小喬木,株高約 2–5 公尺 。
莖與枝條
枝條平滑或略帶稀疏毛茸,幼枝偶可見,無明顯稜角 。
葉
互生,革質或厚紙質,橢圓至菱狀長橢圓形,葉長約 2.5–5 cm、寬 1.5–2.5 cm;先端漸尖,緣具細鋸齒,葉脈約 3–5 對,葉柄短 。
花
緣總狀花序(頂生或腋生),花小呈壺狀,花萼筒狀有 5 裂,花冠類鐘狀,淡粉至白;花苞與花梗可呈紫紅或綠色,有短毛,花梗長約 0.5–1 cm 。
果實
漿果,圓球形,直徑約 0.5 cm;果色由綠轉紫黑呈深色,果汁紫紅,是鳥類與昆蟲食源。
三、物候資訊
花期:主集中於4–5 月間。
果期:花後數月結實,果實成熟於夏季至秋季。
四、栽種環境
適於中高海拔山區,喜排水良好且偏酸性土壤,耐陰性佳,常生於森林邊緣或步道旁(約 300–1,600 公尺)。
五、景觀用途
適合種植於自然步道旁、山坡庭園及森林邊緣區,能營造自然叢生氛圍。
果色艷麗,具有吸引鳥類與觀賞價值,建議株距 1–1.5 公尺,營造果叢效果。
六、其他用途
生態價值:果實為鳥類與野生動物食源,提升生物多樣性 。
觀賞用途:常綠葉片與漿果美觀,適合行道綠化或庭園配置。
潛在應用:許多越橘屬果實富含花青素與營養成分,有望應用於果醬、果汁及健康食品領域;雖尚未廣泛商用,但具開發空間